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自我做起,热爱、保护地理环境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热爱地理科学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地理科学学院按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2018级地理科学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150余名学生在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义民和人文地理教研室颜俊、喻超、郑茜、刘正兵博士等老师的带领下,于11月5日至11月7日开展了为期3天的乡土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以信阳为中心的南北过渡带相关节点为区域地理核心,是自然地理与人文现象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框架下的一次综合野外考察实习。实习过程中,专业指导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课堂知识结合实地综合考察,初步掌握区域调查与研究的技能和方法及乡土地理教学能力。
11月5日,学生为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上午首先前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罗山县何家冲,感受信阳的红色文化、崇尚英雄的区域文化特质。学子们先后开展学习长征精神和何家冲红色文化传承及其传统村落形成与演变研究,王义民从何家冲的区位条件出发,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何家冲传统村落形成的独特原因。下午,考察了美丽乡村、村镇规划示范村落——平桥区郝堂村。同学们通过观察、询问访谈等方式对郝堂村进行全面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习乡村转型和空间重构等相关概念,掌握村镇规划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对何家冲和郝堂村的分析,学子们对比传统和现代村落的形成与演变条件,加深对村落规划与发展规律的认识。
11月6日,学生以信阳市“豫风楚韵”的区域文化特色为基点,前往楚国故都城阳城遗址博物馆、信阳市博物馆、现代都市广场百花园、信阳新八景的琵琶台、两河口湿地公园、雷震山、龟山亭等一线进行考察。人文地理教研室老师喻超结合历史典故,向在场同学简要介绍了楚国文化的形成原因及发展历史,并要求大家在参观博物馆时思考“楚国吸收南北文化之后的利弊”这一问题。学生们通过对博物馆的观察,对信阳市“豫风楚韵”的独特历史气息及其发展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接下来的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将地物景观的建造特色与信阳市发展情况相联系,对信阳“新八景”有了初步认识的同时,学习了城市规划布局的相关知识。
11月7日,学生以信阳特产——信阳毛尖为载体,前往信阳市广义茶园和东双河镇睡仙桥村进行实践学习。先后考察了广义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有机茶种植基地、茶博园、无菌茶叶生产车间,欣赏了信阳茶文化,同学们对信阳毛尖的品种和生长习性有了初步的认识。王义民教授对信阳市茶叶市场及种植历史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们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联系,探究地方农业景观与其区域特色之间的关联。在睡仙桥村,同学们认真观察当地建设的民俗博物馆及沿途景观,进一步了解了信阳市土地扭转的实施效果、民风习俗的演变过程。
本次实习,通过将课堂理论教学转化为实地考察的方式,实现学生思维模式的转换。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仔细调查、认真记录,主动与老师交流,在巩固知识、增长见识的同时,从另一角度加深对乡土地理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培养了其在区域考察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地理科学学院 卢秋月 刘琼/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