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 正文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信阳市中心城区地面沉降监测

时间:2024-11-28 12:49:41 来源: 作者: 阅读:

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下,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也加速了地面沉降的发生,而身为南北过渡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地面沉降问题更应得到重视。为了测量此地的沉降情况,信阳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沈毅博士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SBAS-InSAR)对2018年11月至2022年10月间Sentinel-1卫星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信阳市中心城区该时期的地面沉降变化,并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对沉降区的同名点进行验证,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研究者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信阳市2018年至2022年地面沉降速率,并做出信阳市中心城区沉降年变率的图表,发现浉河区部分区域有抬升趋势,年平均沉降速率在-2mm/a左右。沉降较为显著的地点多发生在羊山新区和平桥区。城区主干道沿线如新七大道、北环路、东环路、工五路等呈现线状沉降趋势,在沿浉河河道周边也具有沉降趋势,且较为明显,中心城区整体出现了“老城稳定,新区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1利用SBAS-InSAR技术的信阳市中心城区沉降年变率

同时,研究者发现信阳地区的沉降情况受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影响严重,沉降漏斗的空间分布与工程建设施工区域和工业区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较高;此外,信阳地区的碳酸盐岩岩溶作用也是该地区地表沉降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地表沉降的季节性变化与水位变化与降水有关。

图2 PS-InSAR与SBAS-InSAR特征点累积沉降

为了验证SBAS-InSAR技术监测信阳市中心城区地面沉降的精度,研究者将SBAS-InSAR和PSInSAR技术得到的主城区形变速率进行对比,发现监测结果较为一致。表明通过SBAS-InSAR技术,得到的地面形变监测结果是可靠的,后续可继续采用SBAS-InSAR技术对信阳市中心城区主要干道沿线进行监测分析,而由研究结果,研究者提出在后续城市建设中有关部门应当注意人、车流量汇集较大的区域,定期检查路段,进行该区域的长期和近实时监测。

相关研究以“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信阳市中心城区地面沉降监测”为题,发表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上,信阳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毅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

沈毅,韩梦思,贺保斌,沈石凯,李旺,张一菡,张兵兵.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信阳市中心城区地面沉降监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37(3): 286-291,DOI:10.3969/j.issn.1003-0972.2024.03.002,http://journal.xynu.edu.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3-0972.2024.03.002

供稿人:天文地理爱好者协会 学术部 李诗璇

编辑:姚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