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 它通常在每年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此时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范围也更广,常常会出现“檐挂冰乳,阶铺银床”的雪景。大雪节气时,太阳直射点持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少。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地面热量散失加剧,气温不断下降。这使得北方地区的气温常常降至很低的水平,进入寒冬状态。例如,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在大雪节气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气温普遍较低,为降雪提供了寒冷的气候条件。在大雪节气,部分水汽来源于海洋。对于沿海地区,如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地,海洋的暖湿水汽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容易形成降雪。
在气象方面,大雪节气有以下特点:
一是降雪量变大:气象学上规定,下雪时能见度很差,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地面积雪深度等于或大于5厘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达5.0 - 9.9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大雪。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标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会因气候等因素有所差异。
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这期间冷空气势力强盛,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在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下,气温持续走低。强冷空气一路南下,也会让南方地区出现大幅度降温,气温常常会降到很低的水平,并且会伴有大风天气,使得人体感觉更加寒冷。
三是湿度变化明显:随着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饱和度降低,相对湿度可能会有所下降。不过在降雪过程中,空气湿度又会暂时上升,雪后如果天气转晴,湿度又会很快下降,天气变得干冷。
大雪节气有以下传统习俗:
赏雪:大雪时节,雪量增多,人们会出门观赏雪景。比如在古代,文人雅士会相聚赏雪,饮酒赋诗,赞美雪景。
腌肉:老南京有句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很多地方的人们忙着腌制腊肉。因为此时天气寒冷,空气干燥,肉类不易腐坏,腌制后可以保存很久。
吃饴糖:北方一些地区,在大雪的时候有吃饴糖的习俗。饴糖是一种传统食品,在寒冷的天气吃饴糖,既能补充能量,也有一定的滋补身体的作用。
进补: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人们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羊肉、红枣等来抵御寒冷,增强身体抵抗力。
大雪对农事活动也有着重要影响。北方冬小麦进入越冬期,此时的积雪有利于保温保湿和存储明年的水分;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耕耘保墒,多积肥料和施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
古往今来,大雪也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展现出雪景的壮丽;“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通过听觉来描绘雪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