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 正文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我国流动人口离婚率空间格局及 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4-12-28 13:43:15 来源: 作者: 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剧烈社会结构变迁的移风易俗现象不断冲击着传统家庭伦理,新婚姻法中离婚程序的简化减小了夫妻离婚的外部阻力,同时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导致离婚正成为日趋普遍的社会现象。流动人口“闪婚闪离”“临时夫妻”社会现象的媒体披露,揭示出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进一步明晰流动人口离婚变动态势、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马志飞博士及其合作者深入探讨了人口流动和婚姻破裂的复杂机制关系。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数据可得性,从流动人口属性变量和区域社会经济变量选取变量,认为:受教育水平,户籍类型,流动人口的平均流动范围,家庭子女个数等个人因素以及性别比,失业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互联网普及程度等社会因素对婚姻关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不同地区发展历史、人口结构和文化特质等地理差异,区域间的流动人口离婚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流动人口离婚率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的低高低的特征。

图1 2018年流动人口离婚率的空间格局

进一步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测流动人口离婚率的空间集聚特征,借助Local Moran'I指(局部莫兰指数,用于识别空间冷热点)计算得到流动人口离婚率的LISA(局部空间关联指示图)集聚图,流动人口离婚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

图2 2018年流动人口离婚率的空间聚集特征

研究者还探讨了流动人口离婚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失业率对流动人口离婚率的负向影响呈现出从中部地区向周边递减的特征,户口类型对流动人口离婚率的正向影响集中在东北地区,负向影响集中在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程度对流动人口离婚率的正向影响集中在西部地区,性别比对流动人口离婚率的负向影响呈现出从东北地区向周边地区递减的特征,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离婚率的负向影响集中在西部地区。

作为疆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民族人口聚居的集聚性、历史文化形成的多元性塑造成流动人口离婚成因的特异性,因此,不同地区流动人口离婚率的影响因素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研究发现,失业率、户口类型、流动范围、互联网普及程度、性别比、受教育程度均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离婚率,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离婚率影响因素差异现象。

图3 GWR(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相关研究成果以“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我国流动人口离婚率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为题,发表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信阳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马志飞博士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马志飞,黄欢,郑茜.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我国流动人口离婚率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37(4):532-539,DOI:10.3969/j.issn.1003-0972.2024.04.016.

天文地理爱好者协会 学术部李诗璇 学术部郝牡丹 供稿

编辑:姚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