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 正文

霜降

时间:2024-10-23 12:44:19 来源: 作者: 阅读:

去追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绕不开流传千年的“二十四节气”,所谓的二十四节气,便是古人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斗转星移)制定,节气分为二十四种,环环相扣,对中国观测时节变化以及发展农业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今天,让我们来讲一讲其中之一——“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秋季第一个节气“立秋”那种“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不同的是,“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将会频繁南下。

简单概括来说,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在这个时节期间,我们会发现,早上和晚上会趋于寒冷,然而中午十分却是一番炎热的景象,这也对应了“霜降”的特点。

面对“霜降”时节带来的冷空气南下,以及昼夜温差加大的现象,全国上下农业生产分为“南北两派”,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当然不单单是农业方面,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发生改变。民间一直流传着“霜降三防”的说法,所谓三防,便是“防秋燥,防秋郁,防秋寒”。

一防秋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

在此期间可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如西洋参、太子参、麦冬、沙参、地黄、黄精等。

二防秋郁:晚秋时节,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霜降防秋郁,首先是不要随意打破生活规律,保持好心情;其次是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跑步、登山等。

三防秋寒: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因此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在此期间,也是“老寒腿”的高发期,对于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而言,应当及时增添衣物,避免湿邪,寒邪的入侵。

每当“霜降”来临,必然少不了人们拿出独属于他们的习俗方式来迎接它,以示对天地乾坤的尊敬,同时也会祈求平安顺喜。

在很多地区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东烟台等一些地方,霜降这一天人们要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同时,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正如白居易在《岁晚》中所言: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霜降”来临,时光冉冉欣逢岁暮,一切都得调理休息。万物都将回到周而复始的天定本源。作为秋季最后的一个节气,它的来临,不仅仅告示着人们秋季的结束,也不仅仅是引领万物迈入伊始,同时它也带来了希望,一种迈入万物沉寂,为来年养精蓄锐,蓬勃生长的希望,一种让人们看到美好未来的希望。

编辑:姚玉坤